top of page

多樣面貌的白馬王
白馬王信仰源自先民從福州遷徙至馬祖時,將最大共同信仰神帶入,因而馬祖各村落以主祀神供奉立廟總數量達13間,是馬祖地區祭祀神祇最多的廟宇。
白馬尊王的祀神身分來源有三種版本,分別為閩越射鱔的騶寅、開閩聖王的王審知,及村民報喪的本境大王。讓我們一起跟著白馬尊王噠噠的馬蹄聲,認識馬祖地區的泛白馬王信仰。


01
射鱔護民─騶寅
漢朝閩越王郢的第三子騶寅,別號白馬三郎,因射殺害物大鱔後犧牲,被民眾立廟祭祀。唐貞元十年(794年),觀察使王翃在此祈禱求雨,解除旱象,自此之後成為歷代官方「解旱祈雨之神」,南宋時期加封為「孚佑王」。



02
開閩聖王─王審知
五代十國的閩國君主王審知,喜乘白馬征戰四方,屢建奇功,被稱為「白馬三郎」。因開發閩地有功,受到後世奉祀,尊稱為「開閩聖王」,追封為「忠懿王」,神能執掌以守土安民為職責。



03
陰間戶政─本境大王
信仰神祇來由可分為浮屍成神後提昇成本境大王,和神職原屬本境大王,皆因神像坐騎配以白馬,遂稱為「白馬尊王」,或穿鑿附會於「白馬尊王」名號而稱之。神格類似村境的城隍與地頭神,主要掌管村境人口,當村民過世向大王報喪。
浮屍成神
本境大王

04
尚需考證信仰源由
信仰神祇來源地不詳,尚無法確認屬泛白馬王信仰哪一系統。

bottom of page